国际在线企业频道

  新闻资讯  |  企业扶贫  |  全息视点  |  文旅映话  |  公益  ·  健康  |  环球视野  

外出减少了 运动不能停

2020-05-18 10:21:07  来源:经济日报  责编:冯实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res04_attpic_brief

  阳台马拉松、客厅太极拳、居家体育课……受疫情影响,很多人通过参与“云健身”,提高了健康意识,形成运动习惯,让线上运动渐成新风尚。

  千种方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为了避免疫情期间交叉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居民户外活动大幅减少。今年1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的通知》,号召各级各地体育部门积极倡导居家科学健身,推出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居家健身方法,倡导疫情防控时期的健康生活方式。

  《通知》下发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结合自身文化特点、体育特点,推出了一系列接地气的居家健身项目,如“华佗故里”安徽亳州的五禽戏、贵州的苗族健身操等。据国家体育总局汇总,截至2月25日,全国各省区市、体育总局系统已发布了1453条居家健身方法。

  疫情之下,广播体操再一次回到大众视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创编的“科学健身18法”受到了普遍欢迎,其场景化的健身设计让居家健身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少省市均大力推广该方法,取得了极佳的效果。此外,体育系统还推出了各种健身操舞、专项练习方法等。

  随着中医更多介入新冠肺炎疫情治疗,以太极拳、八段锦为代表的我国传统武术、健身气功等健身方法也受到了普遍重视,医疗专家在不同场合都表达了太极拳、八段锦等功法的固本培元、强身健体的功效,各地很多医院里也时常响起八段锦习练的悠扬乐声。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市民郭定健在练了几天八段锦后,对这一项目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不仅自己练习,还动员家人加入到练习队伍中。每天伴随着音乐,全家人集中在客厅,齐刷刷地练起来。郭定健说:“每次练后都感到身心舒畅。练习八段锦,既锻炼身体,又融洽家人感情,真是一举两得。”

  “云赛事”顺应新需求

  “练”只是第一步,健身爱好者的日益增加,萌生出愈发旺盛的健身竞赛需求。随着居家健身理念的深入,群众接受度的提升,尤其是“更高阶”的健身爱好者,常常不满足于视频练习,而是希望“面对面”较量,通过线上平台参与居家健身赛事活动。

  顺应需求,形形色色的“互联网+体育”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近期,一大批优质居家健身赛事活动涌现,这其中既有国家体育总局及所属单位、项目协会、地方体育局主办的活动,也有企业、个人开展的项目,这些居家健身赛事活动普遍采用线上形式,选取大众喜闻乐见的项目,包括跳绳、广场舞、乒乓球、棋牌等。

  疫情虽然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但也在客观上加速了“互联网+”与全民健身乃至体育行业的融合。疫情防控期间,山东烟台市民贺传香参与了至少3项健身气功线上比赛,通过录制视频上传到指定平台,不但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提升和进步,也扩大了“朋友圈”,她甚至因此认识了很多省份的功友,大家经常通过网络交流练习感受。

  为了提升赛事活动的关注度、影响力,不少单位选择与奥运冠军、知名运动员合作。比如,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联合了邢傲伟、黄旭、莫慧兰等世界冠军选手,拍摄了九套亲子趣味体育视频,通过线上亲子赛平台,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模仿参与,倡导居家亲子体育活动,提升孩子体质,增强家庭凝聚力。

  热情背后需科学指导

  在树立“生命在于运动”理念的前提下,运动同样需要科学指导。有关专家指出,虽然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仍处于疫情防控阶段,因此在参与户外体育锻炼时还需谨慎。提升健康意识,遵循科学指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才是长远意义上的对自己负责。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运动医学教授张培珍表示,公众减少外出不代表待在家里不动。适宜的居家锻炼,有助于控制体重和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强免疫力,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因此,无论是暂时隔离人群,还是普通市民,都应该适当运动。

  如今,健康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健身者希望寻求专业人士的科学健身建议,一些身体有潜在疾病的人士也会主动询问医生,希望给自己开几张“运动处方”。为此,多地体育部门从注重“治已病”到注重“治未病”,通过体质监测等手段,为群众开具科学运动处方。

  “虽然运动对疾病有改善作用,但在锻炼时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量力而行。对不同人群应区别对待,因性别年龄个体体质等因素的不同,在锻炼内容的选择、锻炼量的安排上都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这样有利于运动的有效性,并且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张培珍指出。(记者韩秉志)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

  • 合作
  • 媒体
  • 企业
  • 国际在线企业频道
  • 联系电话:010-68890768
  • 传真:010-68891547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