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企业亟须“充电”
企业应下沉市场改变单一盈利模式
工作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消毒。
不时有市民前来借充电宝。
顾客归还共享充电宝。
新业态调查
2020年初的疫情引爆了宅经济,而大部分依赖室外人流量的行业受到了短暂的影响,对于共享充电宝这一高度依赖上游商户的行业来说,更是进入了困难期。如今疫情逐渐缓和,随着复工复产,室外人流量增多,共享充电宝客流逐步恢复,这一从共享经济中冲出来的黑马经此一“疫”恢复得如何?又将面临怎样的变革?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共享充电宝行业正在“复苏”
4月21日上午10点半,曾泳淇从公司出发,背着一盒湿纸巾和一瓶消毒液,去嘉禾望岗每一处放置了共享充电宝机器的地方,消毒充电宝和机器。曾泳淇是广州一名共享充电宝的运营人员,疫情带给他最大的改变是,正式复工后,他的工作增加了给充电宝消毒这一项,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增加了2个小时,这段时间每天微信运动的步数超过3万步。
除此之外,他还负责维护和地推工作,从3月中旬至今,每天大概有一单,疫情之前是2-3单。“现在店主多数关心的是充电宝的卫生以及这段时间人流不多,会不会没人用。”曾泳淇的推销对象也从餐饮和文娱类店铺转成酒店、便利店和位于交通枢纽位置的店铺,“文娱类商店的人流还没完全恢复。”
3月初,吴先生重新给店门口的两台共享充电宝机器通了电,他是海珠区一家餐饮店的店长。餐饮店曾暂停营业,放置在门外的四台共享充电宝机器都断了电,“疫情前四台同时用,常常被借光,现在两台基本能满足需求。”
4月12日,记者走访了广州海珠区的商圈,观察到七成餐饮店已开门营业,近八成餐饮店都提供共享充电宝。此外,记者发现不少报刊亭也放置了共享充电宝。当天下午4点,记者看到客村立交附近一家报刊亭内,12个充电宝已借出了3个。档主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有人借,收入充电宝企业占三成,自己占七成。
随着疫情逐渐缓和,各大商圈人流量恢复,共享充电宝业务开始“复苏”。疫情期间曾公开表示公司业务受到打击,收入骤降至冰点的小电科技在4月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小电科技4月数据显示,广州用户使用共享充电服务的订单环比3月同期增幅约50%,其中餐饮、商场等场景的消费情况环比增长60%左右。“广州大量餐饮店和商场恢复营业,消费者的餐饮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更多门店的开张也让城市恢复了平日里的‘烟火气’,客流量增加,小电科技的业务开始回升。”小电科技的公关总监刘彬告诉记者。
共享充电宝应从盈利模式上发掘更多附加值
“经历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后,人们对非自身携带的物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在一段时间内会减少使用共享充电宝。”张毅表示,“充电宝企业能不能熬过疫情以及大家心理重塑的时间很关键,之前成本没控制好的企业可能会关门。”
张毅指出,进场费是商场和超市利用其在市场交易中的相对优势地位,向供货商收取的一种费用。目前共享充电宝与商家合作,主动权大多在商家一方,“商家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降成本,所以涨进场费的可能性很大。”
早在共享充电宝发展初期,艾媒分析师就指出了其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疫情之下,单一的收入模式足以致命。谢良梁称,怪兽充电目前最主要收入是租赁收入,广告和引流当前占比较低;而小电科技也主要以消费者服务为核心营收渠道,同时发展线上、线下广告变现以及流量变现等营收渠道。
“共享充电宝不能等,改变单一的盈利模式迫在眉睫。”张毅称,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集中在租金、押金和广告上,就算人流量逐步恢复,预估“疫情后遗症”会在疫情后持续半年,不改变这单一的盈利模式,2020年或将成为共享充电宝的困难期。
后疫情时代,共享充电宝企业亟须“充电”。在张毅看来,下沉市场是必要的,一是下沉到更多的街面,增加充电宝的流动性,“目前最多的使用情况是,在A店吃饭前借用,吃完就还;如果能从A店充完到B店还,那就有可能为B店带来客人”;二是下沉到二、三线城市,甚至更偏远的地区。
在扩充其盈利模式上,董晓松建议在共享充电宝身上发掘更多附加值,他提到,共享充电宝是否能与一些互补产品捆绑销售,是否能考虑对周围地理位置的服务进行拓展,“比如一楼借了充电宝,可以知道几楼有购物折扣。”
谢良梁表示,“疫情是暂时的,疫情之后的共享充电宝的市场还有很大空间,我们对于整个行业的前景有很多憧憬。”刘彬说,疫情让很多创业者们开始反思如何增强业务的厚度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2019年小电已经开始布局多元化业务,接下来会探索更多新的市场和机会。
共享充电宝行业
和线下商户同呼吸共命运
共享充电宝起于2014年,2017年迎来高光时刻,根据艾媒报告显示,2017年的用户规模相比2016年增长率达到218.8%。2017年共享充电宝相关公司共完成融资超过20亿元,共享充电宝也一度被认为是共享经济中的黑马。经过激烈的角逐,小电科技、街电科技、来电科技和怪兽充电四大品牌形成了“三电一兽”的竞争格局。
“受疫情影响,整个共享充电行业2月份以来营收都出现下滑。”刘彬表示。怪兽充电公关总监谢良梁则说,“今年2月的第二周是最艰难的时刻,那时我们线下场景的业务量只有原来的3%-5%。”
复工后,每天安排消毒成了大部分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应对措施。
谢良梁介绍,“疫情期间,我们面对的挑战与一切做线下产品的企业类似,没有收入来源,最重要的是节约成本,控制现金流,稳住团队。”除此,疫情期间,怪兽充电还暂停了进场费类的新合作。
而小电科技各大区市场团队通过在线拜访沟通等方式维护客情和拓展市场,同时招聘全国市场地推人员,在广州等一、二线重点城市发力的同时,也在加快拓展三、四线下沉市场。
“和宅经济相反,共享充电宝行业和线下商户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据艾媒咨询CEO张毅分析,在极少堂食的情况下,一季度共享充电宝基本颗粒无收。
南昌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董晓松则认为,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对于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说可以从用户市场和资本市场两方面获利。用户市场必然受到冲击,资本市场影响不会太大。“资本市场是看中了共享充电宝的发展潜力,疫情是外部的冲击,终将会过去,资本市场不至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改变对一个行业的看法。”
2019年共享充电宝进入了成熟期,张毅分析这是基于两方面考虑的——一是电池的升级目前没有革命性的发展;二是用户的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刚需仍存在,未来看好这个行业。”(何钻莹)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