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企业频道

  新闻资讯  |  企业扶贫  |  全息视点  |  文旅映话  |  公益  ·  健康  |  环球视野  

重磅信号释放 更高水平金融开放蓄势待发

2020-03-05 14:27:13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编:冯实

  金融领域制度性、系统性全面开放正蓄势待发。近日,央行、外汇局等多个金融监管部门密集发声,释放了加快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的强烈信号。短短半个月内,支付清算市场开放、支持上海率先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等多项开放新举措落地。下一步,将全面推进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相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推进有关法律法规的修订,确保2020年取消证券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措施不受疫情影响,按时全部落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外汇领域改革、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等更多开放政策也在酝酿中。

  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市场正在持续释放强大吸引力。业内指出,中国国债近日“入摩”以及3月有望纳入富时罗素指数,均表明国际投资者仍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多家外资金融机构也表示,疫情不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与稳定的基本面,未来仍将加速在我国金融市场进行业务布局。

  多项金融开放新政出台

  金融开放近期频频落子。2月11日,央行会同银保监会审查通过万事网联提交的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申请。这意味着,万事网联成为继连通之后,第二家获准筹备的中外合资的银行卡清算机构。央行表示,批准万事网联公司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申请,是我国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又一具体反映。2月14日,央行同有关部门发布11条支持上海进一步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的措施,支持外资率先在上海设立合资理财公司、设立或控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等。

  事实上,针对进一步深化金融开放,2020年开年,央行、银保监会、外汇局等监管部门就已密集展开新部署。2020年央行工作会议提出,继续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提出,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银保监会发文提出,深化银行业和保险业对外开放,引进先进国际专业机构,消费金融、养老保险等领域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境内市场。

  “2020年是金融开放比较关键的一年,原定在2021年取消在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也提前到了今年必须完成。”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近日透露,相关部门正紧锣密鼓推进有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确保这些措施要按时全部落地。

  陈雨露还指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政策导向,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不会受到疫情影响。从实际工作推进看,疫情并未影响既定的金融开放措施落地节奏。

  外资持续看好中国金融市场

  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我国债市、股市等外资流入明显增多。对于在疫情防控的紧张过程当中,中国继续推进扩大金融开放,外资机构也给予充分认可。

  继2019年4月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后,今年2月28日起,中国国债正式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此外,富时罗素公司此前也表示,将中国列入其追踪资金量最大的富时世界国债指数的观察国家,并预计将于今年3月作出中期评估。多位市场人士预计届时纳入的概率较大。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国际债券指数供应商先后将中国债券纳入其主要指数,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认可。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100.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国际投资者持债规模超过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情的暴发并没有影响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与稳定的基本面。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运行都比较稳定,金融机构运行正常,中国金融体系在应对风险方面具备较强韧性。

  “中国金融市场在年后开市首日的波动后逐渐回稳,加上中国政府推出的促进金融开放的各项举措,我们认为规模庞大且有巨大成长潜力的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金融机构来说仍是重大利好、充满商机。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高度国际化,为外资银行发展在华业务提供了广阔天空。我行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深度参与,实现共赢。”瑞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竹田和史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

  更高水平金融开放蓄势待发

  陈雨露透露,下一步,央行将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协同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三驾马车”,进一步推动形成金融领域制度性、系统性全面开放。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中国金融市场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的程度逐步加深。未来,要进一步“引进来”“走出去”,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扩大资本项目开放,吸引更多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提高资本市场规模和主体多元化。同时,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使人民币从贸易计价结算货币逐步走向投资、储备货币。

  潘功胜表示,下一步,央行将与有关部门一起,继续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外汇局副局长陆磊表示,证券投资方面,将配合债券、股票市场及衍生品市场的开放进程,完善资金汇兑、跨境资金转移的管理政策。跨境融资方面,完善跨境融资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进一步简化外债登记和汇兑管理流程等。

  同时,随着金融业开放的扩大,中国还将尽快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建好各类“防火墙”,使监管能力与开放水平相适应。陈雨露表示,下一步,在跨境资本流动方面,将继续建立健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防范短期投机性资本大进大出。还将加强跨境监管和处置合作,降低跨境监管套利和风险跨境传染。(经济参考报 记者 汪子旭)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

  • 合作
  • 媒体
  • 企业
  • 国际在线企业频道
  • 联系电话:010-68890768
  • 传真:010-68891547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