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进入新时代,中国人寿心怀“国之大者”,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改革创新,以高质量金融保险服务践行中央金融企业的使命担当。
发挥综合优势,培育企业竞争力
为引领保险行业的转型升级,中国人寿提出了“三看”标准。一看是否全面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党中央对金融工作提出的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三项任务”;二看是否坚守保险的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三看是否在发展中找准行业定位,坚持“保险姓保”,回归保障本源。
对于自身发展要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将自身发展放到国民经济最需要的领域,为国家重大战略落地、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必须将自身发展放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领域,为促进共同富裕、守护人民美好生活添劲助力;必须将自身发展建立在强大的风险防控能力上,特别是在风险识别、风险定价、风险转移等保险当家本领上锻造独特优势。
只有做到“三看”,抓住“三个必须”,才能发挥政治优势、网络优势、客户优势、品牌优势和综合金融优势,逐步培育出公司的竞争力,让中国人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在三项任务中发挥“头雁”作用
坚持“保险姓保”,做好“保险姓保”。中国人寿充分认识自身肩负的职责定位,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发挥“头雁”作用,引领行业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与民生保障。
服务实体经济,夯实发展根基。中国人寿用一揽子举措来满足实体经济对风险保障、直接融资和银行信贷的综合金融需求,推动公司发展与实体经济互促共荣。当前,服务实体经济直接投资存量规模已超3万亿元,信贷余额达2万亿元,并持续通过债券、债权、股权等方式,加大对“两新一重”、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力度。
防范化解风险,干好主责主业。中国人寿充分发挥金融保险的功能作用,助力增加实体经济韧性,促进社会稳定。例如,针对突发疫情,全面推广复工复产保险,为近7万家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同时,中国人寿积极加强自身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坚决守牢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
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产品服务。围绕老百姓全方位的金融需求,中国人寿持续创新产品供给,大力发展重疾险,加快拓展普惠型医疗健康保险。同时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让产品服务随时可得、随处可得,让金融保险更有速度、有温度。
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金融报国为民
金融报国、金融为民是我们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也是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中国人寿积极践行“金融为民”初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保险需求,答好“保险姓保”这个时代答卷。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障。中国人寿坚持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主责主业和业务发展中,同时借鉴国内外保险业创新发展的有益经验,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聚焦主责主业增强“金融报国”的情怀和政治担当,做实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中国人寿始终把自身发展放到国民经济最需要的领域,把保险资金配置到中国经济“增长引擎”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大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行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保险的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站稳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立场。中国人寿把满足人民金融保险需求作为培育发展动能的着力点,把“人民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评价标准,解决好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战略定力,深化改革创新,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国人寿正锚定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的目标定位,不断增强改革攻坚的政治担当和政治自觉,围绕一流的经营效益、一流的产品服务、一流的品牌声誉、一流的公司治理、一流的创新能力、一流的资源聚集与配置能力、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风险防控凝聚共识,聚力突破。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守住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中国人寿全面梳理、举一反三,进一步健全风险识别、预警和处置机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
中国人寿将始终秉承“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用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市场搏击中创造时代价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作者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白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