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近日表示,2022年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市场主体会有更多获得感。近年来我国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连续多年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和财力空间受到影响,如何有效推进新一轮减税降费广受关注。
减税降费是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助企纾困的关键性举措。当前,政策已经明确,要围绕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实施更大力度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从不少省份今年预算报告看,减税降费对财政增收的影响不小。面对财政收支矛盾等因素影响,减税降费需要从全局着眼,提升政策效能,让市场主体切实受益,实现助企纾困目标。
首先,要处理好减税降费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减税降费是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实施减税降费会减少当期财政收入,对一些地方来说影响不小。减税降费更应该算长远账,虽然减少了一时的部分财政收入,但通过带动企业发展,税源也会随之不断扩大,可谓“放水养鱼”。
国家高度重视减税降费给地方财政收入造成的影响,中央财政将大幅度增加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这无疑给各地落实减税降费增强了底气。可以说,今年各地实施减税降费有了更强有力的支撑。对地方来说,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统筹财政资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不折不扣把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
其次,减税与降费都要落实到位。近年来实施减税降费效果明显,政策红利持续发挥。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一些地方还存在抵消减税降费效果的行为,特别是在“降费”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去年发布的督查通报指出,一些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未有效落实,包括以便于监管为由增加市场主体负担、乱罚款乱收费侵害企业群众权益、部分机构依托行政机关或利用行业影响力敛财等。
从近年来的审计报告以及督查通报可以看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严重增加企业负担。“三乱”往往比较隐蔽、容易复发,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持续整治违规涉企收费,坚决做到“露头就打”。同时,各地要严肃组织收入工作纪律,防止“税不够、费来凑”弥补财政缺口。
再次,要重视减税降费与其他助企纾困政策的协同。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一系列困难,特别是成本压力来自大宗商品、融资、物流、用工、房租等多方面。为此,需要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等助企纾困政策协同联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现最大政策效应。
留住青山,赢得未来。相信新的减税降费将给市场主体注入更强劲动力,帮助企业应对困难、实现恢复增长,推动宏观经济稳健前行。(金观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