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中国冰雪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冰雪场地设施的增加,直接带动了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升级,并使冰雪教育培训、冰雪旅游等行业具备了发展的基础条件。
利用好北京冬奥会这一高光时刻,进一步推动中国冰雪产业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规划和实践。
冰雪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实现冰雪产业价值提升的重要保障。冰雪场地设施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得益于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如果这些场地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投资回报将不乐观。这就要依赖冰雪服务业,尤其是推动冰雪教育培训业、冰雪竞赛表演业以及冰雪旅游业更好发展。由于疫情因素,冰雪服务业近年来的发展受到影响,没有充分释放潜能。这两年,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冰雪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达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消费者规模,使冰雪场地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可期,实现冰雪产业的全产业链价值提升。
体验升级是冰雪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中国冰雪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在提升消费者体验方面,还需要从理念建立到策略落地的全面塑造。要清晰定位消费者画像,切实优化消费者体验,不断提升冰雪产业产品和服务的水平。以室内冰场的运营为例,要评估好滑冰散客、冰球俱乐部包场训练、花滑小课包场等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进行服务管理成本和收益差异分析,提升室内冰场的运营效率和收益。
提高冰雪运动初级体验者到习惯性参与者的转化率。对于大多数实际参与冰雪运动的消费者而言,初级体验的感受至关重要。对比冰上运动与雪上运动,参与雪上运动的消费者黏性略高于参与冰上运动的消费者,但是总的来说,消费者黏性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如何提升消费者黏性,培育更多的习惯性参与者,是冰雪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这需要从降低各类门槛和促进冰雪消费两个角度发力。从降低门槛角度看,时间成本和技术门槛是两个主要壁垒,因此,有的滑雪场提供市中心往返雪场的班车,有的提供了对初次学习者的含教练费在内的雪票策略,有的建立起面向特定组织和人群的教练输出与实地培训结合的商业模式……这些策略都是从降低门槛的角度设计的。从促进冰雪消费的角度看,则应更强调目标客群的针对性促销策略,比如面向特定年龄人群的免票策略,促进青少年更多上冰上雪。
综合来看,中国冰雪产业发展正经历从“1”到“N”,从基础设施完善到产品服务升级,从增加消费者数量到提升消费水平和消费体验,从产业链完善到产业价值链实现积极向好发展的过程。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2025年万亿元产值的目标,中国冰雪产业值得期待。(王雪莉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