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全息视点  企业扶贫  文旅映话  环球视野  社会责任  人物  公益  健康  专题
首页 > 企业频道 > 正文
造纸业迈向碳中和 技术创新与绿色能源是关键
2021-06-28 09:48:04来源:科技日报责编:冯实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造纸行业是我国首批纳入碳交易的八大行业之一。在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绿色发展,已成为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6月24日,金光集团APP(中国)副总裁翟京丽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碳中和是一个长期目标,不能仅依靠国家政策,还需企业提高自身固碳意识,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

  目前,我国造纸工业主要依靠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热力进行纸浆和纸张生产,化石能源约占外购能源的80%,而生物质能源在全部能源中的占比不到20%。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赵伟指出,造纸行业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面临的挑战是史无前例的”。

  造纸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有望下降约10%

  据中国造纸协会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人均纸张消费量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预计到2035年,我国人均纸张消费量在120千克至130千克,2035年前仍需增加5000万吨至7000万吨的供给量。

  “要切实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转化为地方、行业和企业的实际行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给“2021碳中和与中国纸业可持续发展论坛”的书面致辞中指出,造纸行业既是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户,又是排放大户,既造林又用林,通过林浆纸一体化和循环利用等,有巨大的减碳潜力。

  赵伟强调,造纸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解决五个方面问题,包括解决预判纸张需求总量和产能达峰、新增产能增速科学合理控制,寻找替代能源、现有技术装备突破,确定新的能耗标准及淘汰落后产能,新增碳汇和碳储存等。

  “造纸行业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还需调整产业和原料结构,根据造纸工业的特点,解决回收问题;提高生产力能效和生产技术水平,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增加绿色能源和生物质能源比例。”赵伟说,如果上述措施得以实施,造纸及纸制品行业的碳排放可在2030年达到峰值,单位产品能耗可以在“十四五”下降7%的基础上再降低2%至3%。

  通过先进技术解决问题

  部分造纸企业已经行动起来。翟京丽说,APP(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减排30%。根据这一目标,企业已着手进行能源回收,用生物质能源逐步替代煤等化石燃料;通过技术创新及设备改进,提升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水耗;通过科学营林,提高出材率,确保原材料的可持续管理等。

  据统计,截至2020年,APP(中国)在国内已有超过26万公顷的林区,累计吸收二氧化碳约4239.51万吨,2020年碳汇净增量达462.39万吨。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提醒说,不同品种、不同树龄的树林,产生碳汇量不一样。如玉米、高粱等碳四植物用同样的水灌溉,成长过程中吸收的碳远超其他植物。世界上碳四植物约有50多种,将其中部分进行转基因培育,使其干茎生长更快,收割后利用余热碳化,固碳成本将大大低于传统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谋划绿色低碳科技攻关、碳汇能力巩固提升保障方案等。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远比其他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更繁重更艰巨。除了国家顶层设计、各方积极行动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技术创新上有更多成果,通过先进技术来解决问题、达到目的。”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孙晓华说。(记者 李 禾)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