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全息视点  企业扶贫  文旅映话  环球视野  社会责任  人物  公益  健康  专题
首页 > 企业频道 > 正文
数字中国建设全面推进
2021-04-26 09:04:44来源:经济日报责编:冯实

  4月25日,以“激发数据要素新动能,开启数字中国新征程”为主题的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不断涌入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观展。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数字应用正在广泛落地,信息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愈加紧密。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等内容就专设了一章,并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将全面推进。

  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主要特征。随着信息技术普及和互联网发展,信息化与经济社会的融合不断加深,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数字高效化与数据要素化正成为转型的标志性特征。

  峰会主论坛上,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十三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成就,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全球领先,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

  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介绍,我国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持续提升。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到第14位,并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申请来源国。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8%。

  在数字政府方面,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全球排名从2016年的第63位上升到第45位,审计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的比例达到82.13%,全国一半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超过40%。

  “我国是第一大数据资源国,数据、技术等新要素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生产力跃升的潜能巨大。”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说,预计到2025年,有85%的应用运行于云上,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65万亿元、GDP增长贡献率突破50%。

  产业数字化激活经济潜能

  虽然数字中国建设已取得可观进展,但一组数据仍值得人们深思:在美国硅谷,70%的创业公司都是技术驱动型,而在中国,超过90%的创业公司都依靠商业模式来驱动。许多数字经济头部企业仍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更多的传统产业还在数字经济的大门外“徘徊”。

  在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数字经济领域,我们目前关心较多的主要是一些新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还有互联网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说,数字经济需“脱虚向实”,支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才能真正将产业数字化带动起来。

  事实上,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正不断激活中国经济新潜能。在浙江杭州的犀牛智造工厂里,服装的尺码、图案皆可自由定制,消费者次日就能拿到成品。在四川西昌,攀钢的“钢铁大脑”正指挥着整个工厂低耗、高效、安全地运转,一年成本节省1700万元,钢铁正在“用数据炼成”。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透露,目前,全国已建成超100个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7000万台套,工业APP突破59万个。

  “互联网作为通用技术,促进了所有技术以及社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这不仅给信息技术以及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而且也会推动工业、农业以及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的数字化转型。

  将技术与力量融合到产业上去

  如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给出了两大方向: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北京大学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说,数字经济不是数字的经济,是融合的经济,必须要支持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我们的技术和力量要放到产业上去。

  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工业互联网大有可为。王志军表示,要推动数据化转型走深走实,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培育数字驱动的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

  在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过程中,央企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表示,将指导推动央企加快发展数字产业,利用数字技术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传统产业,加速突破数字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聚焦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骨干龙头企业,促进形成各类所有制企业、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数字产业化平台。

  无论是产业数字化,还是数字产业化,都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应持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引领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处理器、操作系统、数据库、AI开发框架、工业软件等“根技术”,构建数字治理框架。他认为,“算力、超算和人工智能应得到更多重视和投入,多样化普惠算力将成为新的公共资源和服务”。(记者 王轶辰)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