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俄罗斯日增新冠确诊病例数逐步下降。图为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人们走在红场附近。新华社记者 白雪骐摄
近日,俄罗斯央行上调关键利率,加入新兴市场经济体加息阵营。专家分析指出,俄罗斯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各项主要指标超出预期,但通胀成为主要威胁。加息举措符合预期,有助于经济健康运行。
3月19日,俄罗斯银行(俄央行)董事会会议决定上调关键利率25个基点至4.5%。此举系2018年底来,俄首次收紧货币信贷政策。同时俄央行称,将继续跟踪评估国内外经济动态和市场风险,并将进一步提高关键利率。
近期,俄经济复苏势头向好,衡量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均超预期,但同时通货膨胀率高企成为隐忧。对此,俄央行等部门积极行动引导经济合理有序复苏、抑制通胀风险。
经济稳步复苏
俄政府和多数专家认为,俄经济已经走出衰退阴影,复苏势头明显。
俄高等经济学院日前发布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第三、第四季度,俄GDP环比分别增长4.2%和1.7%,固定资本投资环比分别增长1.2%和0.4%,主要宏观指标连续增长。阿尔法资本分析师丹尼斯·巴迪亚诺夫表示,高等经济学院对过去几个月俄GDP的记录,从统计学上反映了俄工业和消费需求正在复苏的过程,基于这些数据,可以认为俄经济已经走出衰退。
俄央行评估认为,经济活动的恢复速度快于预期。该部门监测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表示生产活动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限制性措施的取消也助力零售业与服务业复苏。市场调查显示,今年前2月,俄消费者信心持续改善,企业预期保持积极。此外,企业和个人贷款需求上升,俄银行业发布数据显示,2月份企业贷款增加0.8%,公民个人抵押贷款的增长率从1月份的1%增至1.8%,无抵押消费贷款的增长率从1月份的0.7%增至1%。媒体认为,贷款的增加从侧面反映俄经济活动趋于活跃。
通胀压力增大
在复苏势头下,物价走高、通胀高企成为当前俄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自年初以来俄居民消费价格持续增长,通胀水平超出了俄罗斯银行的预测。一是连续性,1月份为5.2%,2月份为5.7%,3月截至15日已增至5.8%;二是普遍性,统计数据显示,俄各地物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达吉斯坦共和国2月份物价上涨达9.69%,各地物价中食品价格涨幅较大。俄央行认为,反映稳定价格动态的年度指标将高于4%,各类商品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俄《消息报》报道称,俄央行认为通货膨胀是对俄罗斯的主要威胁。
通胀的压力来自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国内方面,随着疫情形势改善、疫苗有序接种、限制措施解除,俄居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购物、娱乐和旅行需求增长。俄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表示,物价上升与供需两方面因素有关,需求稳定增长,而供应则需更长时间恢复,通货膨胀预期大幅上升。与此同时,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许多行业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生产扩张受到抑制。
国际方面,纳比乌琳娜表示,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措施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快于预期,一方面刺激俄出口增加,尤其是在金属、化工产品和食品方面;另一方面,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增长存在传导国内抬高价格的风险。
央行积极引导
为引导经济平稳复苏、消除通胀风险,俄央行积极行动,收紧货币政策,调整发展预期。针对俄央行加息动作,专家认为合情合理,符合市场预期。提高关键利率是对3月份通胀预期超出预期的反应,有助于实现2021年通货膨胀率维持在5%、年底至4.7%的目标。
俄央行19日发布公告称,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将着手恢复中立货币政策。此举一是有助于降通胀预期,当前,俄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已将加息可能性纳入资产价格中。俄央行负责人认为,俄应恢复中立货币政策,推迟加息将继续推高通货膨胀率却无助于降低通胀预期。中立货币政策有助于俄在2022年上半年年度通货膨胀率保持在4%的水平。二是有助于稳定卢布汇率,欧亚发展银行董事长尼古拉·波德古佐夫认为,关键利率的提高将使卢布汇率更加稳定,这既符合俄民众利益,也符合俄企业利益。三是有助于引导经济平稳复苏,尽管有人质疑俄央行此举会降低经济活力,但纳比乌琳娜认为,俄经济增长可持续,在财政政策支持的同时,货币政策在实现中立货币政策前仍将保持宽松,支持企业和个人贷款。
纳比乌琳娜日前表示,俄经济复苏步伐快于此前预期,并期待经济在今年年底前回到危机前水平,对此俄央行4月将调整对俄GDP增长的预期。按照俄央行当前预测,俄2021年GDP增速为3%至4%,2022年为2.5%至3.5%,2023年为2%至3%。(记者 李春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