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寒冬,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市,将军山滑雪场银装素裹,八方来客享受着与雪共舞的乐趣——新疆冬季旅游从阿勒泰拉开帷幕,实现火爆开局。
统计显示,2006年以前,新疆冬季旅游人数仅为每年90余万人次;2018年,这一数字超过了3000万。旅游业的升温,为“托举”新兴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滑雪服上有禾木的水墨山水、喀纳斯湖等新疆元素,内胆为本地产驼绒,保暖又时尚。”在日前举办的第十四届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上,哈巴河县雅居床服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玉梅向游客推介滑雪装备。“公司设计团队走访天山南北,研发新疆特色元素滑雪服、保暖服、滑雪帽等大众化产品。”她说,新疆驼绒等也丰富了产品设计。
阿勒泰地区是新疆冰雪资源富集区,在冬季旅游人数连创新高的同时,冰雪装备等新兴产业也在成长。
古老毛皮滑雪作为阿勒泰地区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借力现代工业焕发“新活力”。今年4月,阿勒泰黑龙冰雪装备有限公司落户福海县工业园区,生产的滑雪板和冰刀冰鞋等冰雪产品填补了当地冰雪装备制造业空白。
“我们走访了多名制作人,深入了解古老毛皮滑雪板制作技艺。”阿勒泰黑龙冰雪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洋说,在借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借助先进制造技术,每月能生产800副轻便、易保存的毛皮滑雪板。
当前,新疆全力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林业和装备制造等融合发展,并注重发挥各地优势、加强产业联动和统筹发展,有力“托举”了一批新兴产业。
阿勒泰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王君安说:“阿勒泰地区正按照‘以旅游业为主体,牵动一产、托举二产’发展格局,加快从旅游资源地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
眼下,地处福海县的阿克乌提克勒村正在为乌伦古湖冬捕节作准备。该村借助援疆资金,提升基础设施,挖掘周边雅丹地貌、胡杨林、乌伦古河等资源潜力,从贫困村变身旅游风景线。今年接待游客达4万多人,实现旅游纯收入53万元。
在天山南北,一批特色旅游村落星罗棋布环绕景区,乡村产业发展动力强劲。新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数据显示,前11个月旅游产业带动就业51462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9%。
在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上,新疆景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特色文创产品,吸引游客驻足挑选。充满新疆元素的传统手工艺产品、特色民俗等文创产品,作为“新疆礼物”走进千家万户。
“每到一个地方,公司都会深入了解民俗风情和文化遗产,将其作为文创灵魂,设计了哈密瓜、北山羊等10个系列,120种实用性文创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购买需求。”新疆景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梅琳说,公司拥有2600人的设计团队,通过线上电商、线下景区的模式,让新疆元素动起来,走出去。(经济日报 记者马呈忠)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