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企业频道

  新闻资讯  |  企业扶贫  |  全息视点  |  文旅映话  |  公益  ·  健康  |  环球视野  

为脱贫攻坚注入金融力量

2019-12-27 09:26:37  来源:农民日报  责编:冯实

  日前,中央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研讨会在云南怒江州召开。会议期间,22家中央金融单位交流了定点扶贫工作的经验做法。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19年,中央金融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定点扶贫工作部署,统筹政策资源、创新帮扶手段,认真实施金融扶贫、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扶智扶志等各类扶贫项目,开拓金融扶贫新思路,构建起金融系统定点扶贫的大格局,推动65个国定贫困县顺利完成年度攻坚任务,其中31个县已脱贫摘帽。截至目前,22家金融单位已超额完成全年《责任书》目标任务,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扶贫“示范田”。

  实实在在投入,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19年,22家金融单位直接投入资金81381.69万元,引进帮扶资金39397.11万元,培训基层干部61158人,培训技术人员115999人,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34356.65万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59114.27万元。同时,今年以来,22家单位为帮扶地区引进企业投资额达330519.54万元,扶持定点扶贫县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723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43738人。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辛劳的付出。截至目前,22家金融单位共选派108名挂职干部、66名驻村第一书记;其中86名挂职干部分管或协管扶贫工作,实现65个帮扶区县全覆盖。

  人民银行迪庆中心支行驻村干部张俊才,常年驻扎在海拔3800米的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达日村。近4年来,他入户走访1500多次,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2起,帮村子建垃圾焚烧池,修缮村委会办公楼和厕所。同时,还建起了惠农支付服务点和金融知识宣传站,帮助村民发展油橄榄和藜麦特色种植,开创了“扶贫再贷款+种植养殖”的造血扶贫模式。目前达日村已整体脱贫,张俊才继续发扬扶贫精神,将前往未脱贫的维西县共乐村继续开展驻村工作。

  破解“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中国进出口银行紧密结合甘肃省岷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帮扶岷县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各种问题和困难出实招,支持养蜂产业科学化、规模化发展,确保贫困群众通过甜蜜的事业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融资难主要是由于担保难。为解决这个难题,农业银行扶贫干部李海波指导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创建了全省首个服务“三农”金融中心。他还协调政府、银行、保险公司联合开发了“政银贷”“政银保”“政融保”等一系列金融扶贫产品。他和同事开发了政府增信网上审批系统,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这些只是中央金融单位助力脱贫攻坚的缩影。中央金融单位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第一棒”,积极投入大量资金、人员,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挥金融优势,支持帮扶区域“三农”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央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国强表示,“把金融扶贫建设成破解‘三农’问题的民生工程”是基础,解决的是金融定点扶贫向何处发力的问题,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和产业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高质量金融支撑;“把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建设成培育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工程”是支撑,解决的是金融定点扶贫如何实现可持续的问题,要坚持点面结合、内外结合、远近结合,实现帮扶模式、帮扶动力和帮扶成果可持续;“把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建设成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工程”是引领,解决的是金融定点扶贫如何更有作为的问题,要更加注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持续推动农村贫困地区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勇担金融扶贫先锋主力重任,发挥首倡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徐一丁告诉记者,农发行在金融系统中率先成立扶贫金融事业部、率先投放首笔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率先向县级延伸扶贫金融服务机构并实现对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等。完善精准性,建立精准扶贫贷款监测体系,推出了一系列专项扶贫信贷产品,推进了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建设和东西部扶贫协作。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特惠措施,降低准入门槛、放宽抵押担保、实行办贷优先等,有效缓解了“融资难”问题。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构建了融资、融智、融商、融情“四融一体”的全方位帮扶格局。

  国家开发银行坚持规划先行,大力开展区域、产业、客户及相关融资规划编制,成批量、成系统、高效率地开发培育项目,助力“三农”领域科学发展。坚持融智扶志,积极通过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援助和人员培训,助力激发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坚持中长期融资,通过银政合作等机制建设,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久、稳定的资金支持,助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坚持与中小商业银行合作开展转贷款,缓解小微企业和农村特色产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与产业龙头企业共同支持和培育扶贫产业,通过批量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和产业扶贫。

  中国工商银行注重从“点”上发力、从“面”上赋能,依托供应链融资等方式高质量支持脱贫攻坚。坚持“融”“投”“引”结合,创新融资产品,拓展线上渠道,凝聚多方力量,促进金融扶贫与扶贫金融良性循环,力争实现产业发展与金融发展互促共荣。

  创新帮扶手段,激发扶贫资金“造血”功能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对中央金融单位在定点扶贫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在会上表示,在人民银行的带领下,中央金融单位认真践行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超额完成责任书任务,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工作创新亮点纷呈。

  中国证监会开展“保险+期货”金融组合型扶贫模式,已开展的249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品种涵盖了大豆、玉米、鸡蛋、棉花等,已成为促进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防灾减损的重要保障。

  中国建设银行援建“安康智慧治理”服务平台,平台上线“云税贷”“小微快贷”,实现群众办事“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100多个民生高频事项做到不见面审批或最多跑一次。

  22家中央金融单位不断创新帮扶手段,促进帮扶地区产业发展,激发扶贫资金“造血”功能。围绕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持续研究用金融的手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农民日报 记者钟欣 杨梦帆)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

  • 合作
  • 媒体
  • 企业
  • 国际在线企业频道
  • 联系电话:010-68890768
  • 传真:010-68891547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