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企业频道

  新闻资讯  |  企业扶贫  |  全息视点  |  文旅映话  |  公益  ·  健康  |  环球视野  

解读2019就业数据:新消费新就业稳字当头

2019-12-27 09:24: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编:冯实

  2019年度汉字出炉,“稳”字高票当选。其中最重要的当属“稳就业”2019年前11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79万人,提前实现全年1100万人以上目标的116.3%。从消费端的直播生态就业、“云柜姐”,到供给端的新品创新、产业带创业者,从供应链上的数字仓管理师,到蚂蚁森林养护员、开创数字经济时代大病互助共济新模式的相互宝调查员……即将过去这一年,许多新就业背后,是新消费带动的中国数字经济创新探索。

  农民开播、柜姐上云:新消费促进数字化新就业

  今年双11当天,淘宝直播带动成交额近200亿元。作为新消费场景,与直播相关的新职业也越来越热门:专业主播、助播、直播粉丝运营师,以及主播背后的选品、供应链管理、直播间布景、直播设备生产……都成了年轻人的就业选择。据介绍,淘宝直播上的90后专业主播占到60%。

  直播中还有一支重要力量——村播。在农村地区,目前有5万多名新型农民成为主播,通过淘宝直播间推广家乡的农产品。今年以来,淘宝直播上的农产品成交已达40亿元。今年9月,中国外交部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19)》,阿里巴巴探索出的“互联网+脱贫”模式,作为中国脱贫经验之一被写入报告,成为首个入选的企业案例。

  传统线下商场数字化也带来了新就业形态。银泰百货100%上云后,5万一线柜姐成为“淘柜姐”,她们通过直播与消费者互动。2019年4月28日,银泰百货24名导购的带货短视频在手机淘宝集体亮相,仅仅一上午,“淘柜姐”马珂的销售额就达到平时的6倍。

  在城市,外卖等本地生活服务送到家;在乡村,村小二、淘帮手帮助农民送产品上门,数字化正在让最后一公里实现“像素级打通”,这中间是城乡末端物流环节上的无数就业机会。

  C2M打开新机会:创业者向上游去

  过去一年,新消费也给产业端带来了许多新就业机会。从在下游等待机遇到溯游而上,C2M正在让很多创业者进入制造业,并成为后来居上的行业黑马。

  今年双12,淘宝上成交过亿的中小商家数量同比去年翻倍。过去一年,淘宝上诞生了2000多家成交过千万的新淘品牌。16年来,“入淘”创业者的平均年龄始终稳定在26岁左右,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选择淘宝作为他们创业的起点。

  山东滨州博兴县是中国商用电器厨具产业带。90后女孩赵梦鑫正是在这里接过了父亲手中的家族企业,创立了“银铮商用厨具”,快速在淘宝商用厨具这个细分市场找准定位,短短5年就实现从0到近6000万年成交的突破。淘宝双12期间,全国60多个产业带商家通过直播触达消费者,更多产业带创业者也在蓄势脱颖而出。

  今年双11,2000个制造业产业带、5000多家数字化工厂通过阿里巴巴B2B向消费者直供源头好货,双11当天产生了1.7亿个产业带订单。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逻辑却在大数据时代才变成真正可操作的现实。今年上半年,浙江诸暨天川袜业的负责人杨钢泽就根据消费者洞察调整袜子的细节,改良后的袜子3天卖出了153万双。

  近日,阿里巴巴公布toB服务阶段性成果显示,500个商家与天猫合作成立了“互联网新品部”,这些几乎涵盖全行业的“新品创新官”将通过消费者洞察,满足消费者需求,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新力量。

  13个官方新职业诞生 新消费稳就业效应凸显

  今年4月2日,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三部门联合发布13个了新职业。其中,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等超半数类别的新职业,都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平台上涌现出来的。

  浙江义乌,电子商务公司员工黄祖胜去年考取了钉钉数字化管理师,年薪从7万涨到25万。“数字化管理师今年正式入选人社部发布的13个新职业后,许多企业开始招聘这类人才,通过数字化实现降本增效。”黄祖胜说。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组织升级是内生动力。目前,钉钉注册数字化管理师已经达到100万。

  在官方新职业之外,这些新消费领域衍生出的丰富多彩的新就业,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带动新就业的重要组成,共同丰富着2019年的就业图谱。分析人士解读称,国务院意见指出要“挖掘内需带动就业”。新消费领域带动的就业覆盖线上线下,既有实物消费领域,也有服务消费领域,2020年新消费还将给新就业带来更多想象力。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

  • 合作
  • 媒体
  • 企业
  • 国际在线企业频道
  • 联系电话:010-68890768
  • 传真:010-68891547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