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前11个月,建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建材行业交出的这份成绩单,说明全行业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但与此同时,建材企业的财务报表却显示出“半山阴雨半山晴”状况:一面是高质量高效益捷报频传,另一面却是高成本低效益依然存在。企业效益“高与低”的强烈反差,凸显了大变革带来大分化,同时也反映出建材行业全面转型“高质量”必须直面的难题。尤其是在传统建材量增加的顶峰期与结构调整补短板攻坚期叠加的当下,建材行业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中国建材行业绝大多数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在绝对需求开始减少的背景下,化解过剩产能是当前建材行业的首要任务。”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表示,近年来去产能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也不可避免地碰到了一些阻力,未来必须坚定决心,利用市场化手段、发挥大企业引领作用,才能达到化解过剩产能的目的。
近日,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水泥等业务相关资产,通过增资合资公司及现金出售等两种方式注入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此次交易完成后,金隅集团的水泥业务板块将由冀东水泥统一经营管理,避免重复投资,降低产能过剩风险。
当前,绿色发展已成为建材行业共识,在发挥协同处废的工艺技术优势对各类城市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以绿色生产方式提供绿色建材等方面,相关企业也作出了探索,收获了成果。但是,现在大多数城市大规模、重体量、集中性开发建设阶段已经过去,开始向结构化建设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建材企业的机会在哪里?上海建材集团董事长赵健说,“不能仅仅停留在绿色制造的阶段,要从绿色制造向绿色应用以及绿色系统集成的方向延伸,需要企业拿出更具创新性的举措”。
此外,建材行业在高新领域的突破也催生了巨大的新材料产业。“从建材门窗到汽车行业,再到光伏发电、信息显示等领域,玻璃的用途非常广泛。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个人都要带块‘玻璃’才能出门。”中国建材国际工程股份公司总裁孙建安形象地描绘了建材行业的突破。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院长赵谦说,高精尖新材料应作为建材行业延续发展的方向,科研院所应利用自身优势,综合各方所需,促成产学研结合,使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力争发挥最大价值。(记者 牛 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