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企业频道

  新闻资讯  |  企业扶贫  |  全息视点  |  文旅映话  |  公益  ·  健康  |  环球视野  

吉利打造“行走的中国名片”

2018-12-26 15:43:54  来源:浙江日报  编辑:于明彤   责编:陈晨

  我认为眼下要做的是迅速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从汽车大国发展壮大为汽车强国。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8年前,吉利控股集团并购瑞典豪华汽车沃尔沃汽车公司曾震惊全球。经过长达3年的谈判,2010年8月,吉利控股集团最终以18亿美元,最终拿下了这座拥有82年历史的老牌轿车公司。吉利一鸣惊人的背后,是掌门人李书福的壮志雄心。

  弯道超车

  书写民族品牌传奇

  品牌形象和价值提升,对于中国车企来说一直都是一个挑战。

  好的品牌必须有强劲的产品和技术做支撑。如何破解汽车工业底子薄弱、技术积累不足的难题呢?最快速的掌握核心技术、弥补短板的方法就是并购——以并购换技术、用技术换市场。吉利掌门人李书福曾表示吉利要“两条腿走路”,其中之一便是“并购海外的成熟技术、成熟零部件、成熟汽车公司”。

  在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之后,吉利汽车与沃尔沃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集团内部的资源、能力协同作用,产品研发技术得以实现“弯道超车”。2017年,吉利汽车总销量达124万辆,同比增长63%。“吉利造车20年累积销量达700万辆,这对于吉利汽车和中国汽车工业来说,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共销售76.66万辆汽车,超过本田、丰田和日产,成为了中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而吉利实现全球布局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止。近几年,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吉利控股集团国际市场拓展和对外投资取得快速发展。近两年,吉利控股集团进一步加强了海外拓展,做出了入股马来西亚国家级品牌宝腾汽车并且控股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收购美国太力飞行汽车公司,收购沃尔沃集团8.2%的股权以及戴姆勒9.69%的股权等一系列大手笔收购。获得国际“血统”的吉利无论是在研发、制造、采购、营销、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化视野等方面,都形成了全方位的国际化体系能力。

  人才森林

  刷新浙产汽车“含金量”

  李书福 “两条腿走路”战略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开展大规模的人才培养培训,要招聘全球范围内的优秀汽车行业精英分子,汇聚到吉利汽车的旗下,为吉利汽车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在杭州、宁波、瑞典哥德堡和英国考文垂,吉利设立了4个研发中心,其总研发人员超过1.5万人。“研发人员中光是外籍人员就达到了3000人,他们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集合了汽车创新领域的众多一流专家,大批造车精英协同合作,使我们真正拥有了‘最强大脑’和独特的工程师文化。”董事长李书福希望在这些一流人才的带动下,形成吉利自己的“人才森林”。

  通过和沃尔沃的合作,吉利对人才的要求培养进一步优化,企业希望培养出一大批既有全球视野,又有本土思维的工程师。吉利汽车研究总院领克研究院车型总监徐洪赞回忆说,当年有一个供应商,在做吉利项目的时候,展示的是十几页的PPT说明文档;而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展示的是100多页的PPT文档,这10倍的差距至今让他印象深刻。事后徐洪赞才从供货商处得知,因为做吉利老产品线配件的时候,企业提不出太多需求,所以供应商都是按照尽可能最低的标准供应配件。这件事也让徐洪赞深刻地意识到他们和沃尔沃工程师在产品工艺上的巨大差异。

  在之后的一个个项目合作中,徐洪赞和同事们开始改变研发思路,使吉利品牌轿车逐步缩短与沃尔沃轿车的差距。

  “黑科技”

  铸就民营汽车领军企业

  在精品车战略指导下,吉利和沃尔沃共同研发了一款“聪明的汽车”。“领克,我很热!”在车里喊一声,空调就打开了。这款车子不但能开空调,还能自适应巡航,自带4G网络,点歌、订餐、导航样样在行,它在全球制造,并且在全球销售。“这是一个极具跨维精神的创新汽车品牌,它生而全球,开放互联。”负责人表示,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基于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开发出的称为CMA的基础模块架构。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公关副总裁杨学良认为,目前全世界整车打造竞争的核心关键,CMA基础模块架构的开发和运用,得以让吉利在未来10到15年,处于全球汽车行业中的领先位置。

  而在新能源领域布局方面,吉利汽车发布“蓝色吉利行动”,实现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同时,吉利不断向互联网科技、智能技术推进和发展,携手腾讯入股动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合作,拓展更广泛领域的无人驾驶、车联网等技术和应用方面的合作。

  30年的发展历程,使吉利实现了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造每个人的精品车”的华丽转身。(赵磊)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

  • 合作
  • 媒体
  • 企业
  • 国际在线企业频道
  • 联系电话:010-68890768
  • 传真:010-68891547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