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企业频道

  新闻资讯  |  企业扶贫  |  全息视点  |  文旅映话  |  公益  ·  健康  |  环球视野  

中核集团: 坚持自主创新 打造“金色名片”

2018-12-05 09:51:17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于明彤   责编:陈晨

  我国核工业的发展是中国40年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融入世界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40年来,中核集团履行国家使命,以建设更加自主、先进、安全、高效的核科技工业体系为己任,投入国民经济主战场,在‘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对国防、核电、核燃料等多领域的产业发展起到关键支撑和引领作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余剑锋说。

  国产化率超过80%

  1983年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一期动工,1991年12月15日开始发电。这座由中核集团自主设计、建造的核电站建成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秦山核电站是国内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装机最大的核电基地,其所产生的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入华东电网,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缓解了能源供应吃紧状态。

  在此之后,中核集团相继掌握了10万、30万、60万、100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实现了中国核电技术的型谱化发展。如今,“华龙一号”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运用的技术已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说,回顾历史,引进大亚湾核电站的时候,80%依靠国外技术,而“华龙一号”的国产化率超过80%。

  核工业的发展实践证明,核科技是战略高技术,其核心技术是从国外买不来的,必须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余剑锋说:“在核电方面,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国核电的发展不被人卡脖子。”

  中核集团承担了国内所有核电站建设,积累了大量工程建设与管理经验,是全球唯一一家连续30余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工作的企业。重组后的中核集团掌握了核工业全产业链的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提供从基建、运行到核燃料供应等所有环节的自主产品和服务。

  技术研发走在世界前列

  中核集团在核电建设运营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汲取世界先进设计理念,成功研发出采用自主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华龙一号”。

  余剑锋说:“中核集团与巴基斯坦于2017年签署了恰希玛5号机组商务合同,将再次建设‘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目前,在“华龙一号”国外项目建设方面,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一期工程4台机组已全面建成;卡拉奇2、3号机组为海外“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进展与国内“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旗鼓相当。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表示,“华龙一号”国内示范项目目前正按预期计划向前推进,工程安全和质量处于良好受控状态,有信心在2020年建成“华龙一号”全球首堆。

  同时,中核集团紧跟世界核能发展趋势,不断推动先进核能技术突破和多元化应用。作为第四代核能系统,快中子反应堆示范工程在去年开工;作为中国核能发展的第三步,聚变堆研究也取得很大进步;自主研发、可用于城市供热,“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成功发布;开展的小型多用途模块化反应堆、海上浮动式核电站、超临界水冷堆等先进反应堆科技研发,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在核燃料方面,中核集团在铀矿冶、铀浓缩、核燃料元件制造以及乏燃料后处理等重要环节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逐步建立起自主、先进的核燃料循环体系。铀浓缩技术实现工业化应用。今年,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铀浓缩离心机大型商用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标志着我国铀浓缩技术实现升级换代,具备了大规模商用条件,技术水平、经济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核集团还一直致力于推进核电的安全高效。2017年,中核集团年度发电量首破千亿千瓦时,整体运行指标连续5年国内领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核集团的秦山一期30万千瓦机组、福清核电1号机组、田湾核电2号机组等6台机组,在2017年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WANO)综合指数评比中获得100分,排名世界第一。

  成绩斐然,但仍有差距。余剑锋认为,我国在材料、设备可靠性等方面同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需要一个提升的过程。对于未来推动我国核工业的发展,技术人才领先非常重要。未来,中核集团的改革将会促使资源更多向科研人员倾斜。

  建立全球配套供应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核集团逐步建立了支撑核工业全产业链的全球配套供应链,与俄、法、德、美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建立了商务合作。今年6月份,中俄两国签署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核电合作项目,合同总金额超过200亿元,项目总造价超千亿元。

  中国核电已经成为中国“走出去”的“金色名片”。作为唯一实现批量出口核电机组和核设施的中国企业,中核集团坚持核电“走出去”,服务世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已成功向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等7国出口了7台核电机组、7座研究堆和1台次临界装置。

  中核集团持续推动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海外项目本地化采购,积极协助“一带一路”沿线工业体系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增进人民福祉。预计未来5年中核集团海外本地化采购总金额将超过36亿美元,涉及南亚、中东、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采购和海外业务本地化采购整体需求将超过120亿美元。

  从引进到出口,中国核工业实现新的跨越。依托核工业产业链优势,秉持“开放、协作”的理念,中核集团规划构建面向全球的核产业供应链体系,致力于加强核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效协同,促进核产业领域跨区域、跨国界的协作。(记者 刘 瑾)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

  • 合作
  • 媒体
  • 企业
  • 国际在线企业频道
  • 联系电话:010-68890768
  • 传真:010-68891547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