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今年以来,网约车平台被“约谈”的消息频频见诸报导,针对行业乱象的一系列曝光,都反映了政府对其合法规范性的监管愈加严格。近期,交通运输部针对网约车企业展开了联合专项检查,并在11月28日的工作新闻会议上对各家网约车平台的检查情况进行了结果通报。
针对检查中各网约车平台存在的安全隐患、责任落实、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漏洞,除提供依法处理的意见外,检查组织还在会议上围绕安全治理做出相应的安全整改指示。这也给经历过多轮震荡的网约车行业再次敲响了一个警钟:除了品牌宣传中的“口号式”安全,还需认真对照运营管理中的问题清单,开展自查自纠、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逐一剖析原因、明确整改措施,才能消除网约车运营中的安全隐患。
对此,除了监管部门指定的法制规范,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需主动增强硬件配置、构建真正的安全规范体系,方能自律自省,健康运行。短期内虽然会让不少原本的存在问题的企业头痛不已,但从网约车行业更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却是其走向成熟化发展所必经的升级之路。需要明确的是,只有从以下两点出发,才能从根本上完善互联网出行的安全管理体系:
首先,是深植于内心的安全理念。在这次的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上,以滴滴出行、曹操专车、首约汽车等网约车企业分别进行代表发言,其中曹操专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出行是民生行业,运送的首先是生命” 被会议中的交通部发言人引用,表示“用户的生命是无价的,企业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动力。”只有将“安全”二字植根于内心,才可能有序构建稳健且富有活力的互联网出行服务体系,从而激发市场信心、更好地满足用户出行需求。
其次,是建立一套安全可控的管理体系。对于网约车来说,安全作为消费者的基本保障,说是行业底线亦不为过。联想到近年来网约车发生的几起安全事件,相关企业一系列事后的自省自查固然值得肯定,但是若细究不难发现,网约车司机端的审核以及管控作为影响其服务质量的重要网线,只有建立一套安全可控的管理体系才是重中之重。完善服务过程的监控管理也是本次会议中,交通部对各相关企业做出的一项新要求。
表面上看来,对于部分网约车企业来说,经历中国互联网出行经济几年来的洗涤,已经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运营体系,想要在短期内弥补原有系统中缺少的安全可控体系的建设,似乎非常繁琐。其中涉及到如:对终端司机的把控、运营数据的准确性纠察、车辆管理全面监控等,都对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互联网出行市场良性发展,永远需要大浪淘金式的优胜劣汰。安全作为出行中基本保障,理应在网约车行业的不断升级中得到更好的保障和更从容的应对。
而针对安全可控体系的建设,从车辆、人员、管理三个方面去拆解,无非是做到对这三个源头的控制:
一是车源的可控性。相较于早期粗暴的C2C模式下对车辆的松散管理和来源的不可控性,公车公营的模式有利于建立车辆管理系统,通过车辆管理系统监测每一辆车的生产、注册、运行。而在新能源的浪潮下,纯电动车型不但极大降低了环境污染,更容易统一收集车辆数据,便于车辆状况的全程把控,以曹操专车的车联网系统为例,每一辆车什么时候该年检了、跑多少公里数、轮胎什么时候该换了、刹车片预计应该什么时候换了......统统经由数据分析精准监督。
二是人员的可控性。当前网约车市场中,经过多次的整改各大平台其实都已认识到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性,其中司机作为网约车服务的重要参与人员,其个人素养及能力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出行体验。曹操专车采用统一招募、培训、考核的专职认证司机方式,不但实现了人员的可控,对司机群体的职业化道路发展也不可小觑,通过严格的筛选、专业的培训、明晰的职业规划,有利于帮助形成高素质的一线服务团队,也是推动网约车可持续安全发展的马力。
三是数据源的可控性。出行数据的追踪让乘客的安全保障的得以有迹可循和时时守护。通过平台数据与政府与城市管理部门的打通,让安全可控性的全程保障得以在公权力的监管下落地。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已经100%对接交通部和各个城市管理部门,数据准确率高于95%,在紧急事件情况下,出行实况能够迅速响应到平台和公安部门,责任到人、不可推诿。
三力合一、缺一不可,只有从源头做出把控,其所建立起的安全可控体系,才是可以自上而下的真正合法和规范。希望未来在互联网出行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网约车的发展将在安全合法的保障基础上更加健康、规范地发展,实现运营流程中的可控监管,并且让品质出行得以进阶升级。(文/常媛利 编辑 许炀)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