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企业频道

  新闻资讯  |  企业扶贫  |  全息视点  |  文旅映话  |  公益  ·  健康  |  环球视野  

中经全媒体李远:影视是联接非遗与公众的桥梁

2017-09-27 17:21:24  来源:国际在线  编辑:刘双燕   责编:韩东林

  国际在线企业频道消息(吴玮 佀鑫倩):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见证和集体记忆的载体,是文化财富的象征,也是文明的重要体现。保护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历史责任。文化遗产只有传承下去,才能让千秋万代共享。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9月22日,中华文化促进会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共同举办了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论坛。

  作为受邀嘉宾的中经全媒体总编辑李远,在论坛上就如何利用影视力量促进非遗保护进行了阐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4

  中经全媒体总编辑李远(姜体伟 摄)

  影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遥远

  非物质文化凝结着祖先们的智慧结晶,承载着古往今来的灿烂文明,见证了历史演进中的起起落落,是全人类所共有的珍贵记忆。在李远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在科研、艺术、商业等多个领域具有丰富的价值。而所有价值实现的前提,都建立在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非遗这座巨大的金矿,若是无人问津,就只能被掩埋,只有集众人之力共同开采,才能取得胜利果实。因此如何调动公众对非遗保护的积极性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如何调动公众积极性,拉近公众与非遗之间的距离?李远表示,影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影视所具有的视觉呈现和故事讲述的先天优势,使民众对其有着具有天然的亲切感,通过影视作品表达非遗文化,无形之中就拉近了民众与非遗文化之间的距离。同时影视作品强大的传播力量,也让民众在耳濡目染之中逐渐意识到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紧急性。

  影视的另一大功能,就是记录和保存。面对一些在现代文明冲击下,不可逆转走向消亡的非遗项目,影视艺术以它信息库存的优势,能够全方位地将非遗文化的时代原貌定格,将现下的非遗文化特点保留下来。

  中经全媒体:非遗影视创作硕果累累

  通过影视作品传承非遗文化,正是中经全媒体成立九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中经全媒体将包括非遗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灿烂文明记录并保存,并传播到世界上每个角落。

  截至目前,由中央电视台、中经全媒体联合摄制的非遗主题大型人文纪录片《非遗中国》已经摄制完成50余部,该系列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七套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其中,《非遗中国之八月的蒙古包》荣获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国网络视听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节目创新奖三等奖;《非遗中国之汉调桄桄》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十优作品及纪录片优秀栏目、年度频道、年度人物推选活动短片十优作品荣誉和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玉昆仑”奖国际纪录片人文类入围奖。

  由文化部指导、中经全媒体承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传播工程《千年非遗》已完成10余部。该系列聚焦于一项项非遗项目的精彩呈现与来龙去脉,以探秘探索的形式,带着问题、情感、人物、事件揭秘不同区域土地的历史文化脉络和社会发展内涵。《千年非遗》在2017第五届“两岸四地”广播影视与新媒体创新论坛暨2016-2017年度两岸优秀广播影视及新媒体表彰庆典上荣获“两岸四地品牌栏目”大奖;总编辑李远荣获“两岸四地广播影视推动力人物”大奖。其中,《千年非遗》系列最新纪录片《青城记忆》由中经全媒体与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共同倾力打造,与公众见面后,在各大主流视频网站点击量均创新高。

  世界非遗影视研究院:助力世界非遗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倡议在开拓各国经济合作机遇的同时,更为展示与推广国家软实力提供了更好途径。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让更多中国文化走出去,并在世界舞台承担重要角色,让世界重新认识并以积极心态接纳中华文化与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期待。正因如此,民间文化交流在今天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已名列世界第一,但同时面临传承乏力的挑战。作为非遗传承的重要载体,非遗类影视作品也良莠不齐。为更好地推动非遗类影视创作进一步走向规范,产生更多非遗影视精品,促进各国文明互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合作,中经全媒体将于近期倡议发起成立世界非遗影视文化研究院。

  研究院将放眼全球,致力于打造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内容的专业化制作及传播机构。在推动产生更多世界级非遗影视精品的目标下,研究院将整合世界顶级影视制作团队和媒体资源(如:BBC、探索发现、国家地理等),将镜头对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世界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另据了解,中经全媒体承制的《魅力匠心》栏目也将于近期启动,该栏目由凤凰网、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共同发起,以展示非遗文化,讲述非遗匠人故事为主旨。节目用更加年轻化的方式和手段来表现非遗文化,同时融入电商、新媒体,这将成为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又一次全新尝试。(毕超录)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

  • 合作
  • 媒体
  • 企业
  • 国际在线企业频道
  • 联系电话:010-68890768
  • 传真:010-68891547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