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媒:致力于激光电视的中国制造商的“远见”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据每日新闻社报道,在中国的沿岸城市——青岛,不仅是以生产啤酒而闻名,更是作为中国家电厂商的集聚地而为人熟知。
2016年初,青岛海尔宣布收购美国通用电气(GE)旗下家电部门、而在平板电视市场快速增长的海信集团(海信)其年销售额也超过了1000亿元,并且技术水平也在向日本家电军团紧追猛赶。
7月下旬,记者来到了青岛海信总部和研究开发基地,对其旗舰电视业务进行了探访。
大屏激光投影电视
海信目前拥有中国平板电视市场上的最大份额。虽然现在海信的主力产品是ULED 电视与液晶电视,但是中国海信集团副总裁陈维强在采访中表示,在未来的中国市场,海信集团将把事业重心放在大屏激光投影电视,即通过激光将映像传送到幕布。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55英寸的电视是最畅销的,海信集团在今后也会迎合主流市场去生产更大屏幕的电视,而屏幕价格较为低廉、量产相较容易的非激光电视莫属。
事实上,从海信推出的最新激光电视产品可以看出,虽然是向墙壁幕布投影的电视机,但是画质却一点也不逊色于市场上高精细4K电视产品,并且也可以降低设备投资费用,进而发挥中国厂商最擅长的低价格战略。
海信的电视部门高管高玉岭指出,液晶、有机EL电视均存在技术上的局限性,而激光电视的机会在未来。
不仅在中国,海信在日本也加速其电视业务进展并有望掀起一股激光电视的热潮。
对于夏普电视品牌的“不退还”
在夏普签订其北美品牌在2016年以后的5年时间内交给海信的合约后,记者在青岛海信的研究开发中心发现,海信生产的夏普品牌电视在走廊上放着。
现在的夏普正在鸿海精密公司的电视业务中重新复出。然而,重新恢复元气的夏普,开始寻找机会从海信那里要回其主动交给海信在北美市场的品牌使用权。2016年鸿海并购夏普后,已经数次向美国等地方的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回其在北美的夏普商标使用权。
对此,青岛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聃表示,针对夏普要从海信手里收回品牌使用权的举动感到强烈不满。
“夏普是非常好的品牌,消费者对其评价也很高。在海信将其品牌收购后,投入了集团的优良资源,派遣了精兵强将,重新构建其销售网。2017年美国市场夏普品牌的电视总销量对比同期增长47%,而在4K电视上的增长速度为360%。”朱聃说。
而在夏普方想要赎回其品牌事件上,鸿海并购夏普之后,夏普换了一个新总裁并单方面对媒体宣布收回夏普在北美的品牌,在这之前并没有跟海信做任何沟通。海信认为这表明没有契约精神,是对海信很大的不尊重。
超过日本厂商的技术水平
近年来,日本家电制造商在长期销售不振下,已经逐渐剥离出了多年积累的品牌和技术人员,与此同时像海信一样的中国家电制造商正在逐渐接盘。而除了在电视业务方面发力外,中国家电制造商也在攻克半导体技术以及手术医疗辅助系统中所代表的医疗器械等最尖端领域也正在追上日本厂商,达到了领先水平。
基于这样的现实,日本将如何定调未来的发展战略?毕竟中国产品“便宜没好货”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