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企业频道

  新闻资讯  |  企业扶贫  |  全息视点  |  文旅映话  |  公益  ·  健康  |  环球视野  

中外车企“抢滩”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2017-07-20 09:14:21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刘禹松   责编:韩东林

  两个月前刚刚购买了比亚迪宋DM的宋明军带着朋友来到长春汽博会,向他们“推介”省油又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在接踵摩肩的车展现场,宋明军发现,今年的长春汽博会,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比往届多了不少。

  7月14日,第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简称长春汽博会)开幕。在这个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诞生的城市,宝马、奔驰、奥迪、丰田、日产、一汽、比亚迪、长安、吉利等众多车企的新能源车型悉数登场。

  14日上午,在长春汽博会东风本田展台,媒体和观众围成几圈,等待一睹新款CR-V混合动力汽车的“真容”。这是2017款CR-V在本月9日全球首发后,第一次亮相车展。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陈斌波对记者说,正式发布至今,每天都能接到三四十辆订单, CR-V混合动力车“未售先火”。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愈发成熟,我们看好这款车型的销量。”陈斌波说,新能源汽车是本田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混动版CR-V也志在成为中国最畅销的混合动力汽车。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5万辆和5.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3.4%和33.0%。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万辆和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9%和41.4%。

  在中国,补贴是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重要因素。宋明军购买的比亚迪宋DM原售价为21.59万元,获得国家和地方总计3.6万元的补贴后,实际售价只有17万元左右。

  “今年1月起,长春地区开始发放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地方性补贴。”比亚迪长春大区区域经理唐大鹏在长春汽博会现场对记者说,现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平均每个月销量在100台上下。

  在长春汽博会比亚迪展台,“新能源汽车引领者”的标语高高悬挂,十分醒目。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比亚迪以34634辆的成绩位列2017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第一。

  在展会现场,声名在外的“唐”和“宋”两款新能源汽车吸引不少观众驻足。“现在各大汽车公司都在大力倡导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新能源汽车一定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唐大鹏说。

  看准这一趋势的不仅是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从去年开始,跨国车企在中国的新能源布局明显加速。

  不久前,华晨宝马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铁西区的全新研发中心落成。有消息称,这一研发中心将聚焦新能源汽车相关核心技术的开发,力图在中国本土实现新能源汽车从设计到量产交付的全流程开发。

  在安徽省,江淮集团与大众集团合资生产纯电动乘用车的建设项目在今年初获得批准。这是大众集团在中国的第三家汽车合资企业。

  “江淮大众”将生产纯电动乘用车,因此不受“同一家外商可在中国国内最多建立两家生产同类整车产品合资企业”这一政策限制。

  通用汽车则计划在上海建立一家锂电池装配厂,为其在华新能源车产品线提供支持。有消息称,在2017年至2020年间,通用旗下三分之二的新能源车将投放到中国市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肖政三说,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持续热销,除补贴之外,不受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限购、限牌的政策也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推手。

  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2万辆和19.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9.7%和14.4%,而同期汽车整体产销增速仅为4.6%和3.8%。

  但在长春汽博会现场,也有不少参观者表示,在充电桩不足、续航里程少、价格偏高等因素的影响下,暂时不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

  另外,在中国北方,因为电池耐寒问题,纯电动车销量始终较低。

  业内人士认为,在破解以上难点的基础上,让新能源汽车销售由政策推动转为市场驱动,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真正成熟的表现。(姚湜 赵丹丹)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

  • 合作
  • 媒体
  • 企业
  • 国际在线企业频道
  • 联系电话:010-68890768
  • 传真:010-68891547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