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睢阳区非物质遗产“陈氏宣纸烙画”传承人、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烙画家陈培德说:“现在在宣纸上烙画烙字,就不应该再认为是工艺了,同书画一样也是一种艺术。在宣纸上烙画与在宣纸上写字、作画是一样的,只是用的工具不一样。烙画也是艺术。”
初学烙画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又称烫画、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烫出烙痕作画。烙画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烙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
陈培德家族祖传手艺就是烙画,在他这一代,则是他继承了这门手艺。陈培德讲,他在童年就开始接触烙画,那时候是用钳子夹着用火高温烧过的大烙铁在木板上烙画,十分不灵便,就只学会了最基本的烙画,直到他去了部队才有所改变。
再学烙画
1965年陈培德参军入伍去辽宁当兵,他所在的连队主要负责通信线路架线。一个星期天,他在街上遇到一家烙画店,看到店主用电烙铁作画感到很是新奇,操作起来也很方便,便大感兴趣向店主学习。
陈培德在一次执行任务——深林开路,恰逢谁开路谁分木材的政策,木材可以加工成家具带回家,战友们看到陈培德家具上精致的烙画,便纷纷请陈培德烙画。这在无形中增进了陈培德的烙画手艺。有一天,陈培德在火车站偶遇了他的老乡,他的老乡本是前来寻找朋友为他安排个工作的,但联系不到他的朋友打算返乡。陈培德听后为他安排了住宿,后来老乡便在连队附近做家具,他偶尔帮老乡的家具烙画,附上烙画的家具很畅销。
创新烙画
1985年陈培德转业回到商丘,分配到原商丘县水利局工作,在上班之余,重拾起烙画。于是他想着自己能在木板上画,那能不能在纸上画呢?
于是陈培德开始了他的实验之旅,首先选择了纸质较厚的卡纸,失败的时候弟弟陈培忠会鼓励他:再试试。他终于成功的在卡纸上完成了烙画,陈培忠会鼓励他:再接再厉,能不能再有新的突破。然后他又选择了图画纸,最后在宣纸上也成功作出了烙画。
传承烙画
可以把自己所学的技艺传承下去这是所有手艺人共同的愿望,陈培德也不例外。目前陈培德最大的愿望就是手艺不失传,培养更多的人学会烙画。他的外孙女已可以作出简单的烙画;他的小外孙总是自豪的说:“姥爷都画得那么好我以后也能画得很好。”陈培德已经成功的申请了睢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步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烙画,他多次参加各地的书画艺术展览,还创建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在网上宣传。他还打算开一个培训班,广收门徒,将烙画推广出去,创造一个烙画时代。
商丘古城,五千年不断脉,是商丘城市的生命之根、文脉之本,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不断代的古城之一。希望,烙画能在“五千年不断脉”的商丘古都城落地生根,传承发扬广大。
试想,您看到的书画作品落款,不仅仅有“某某书”,还会有“某某烙”。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内容,既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不可多得的精神瑰宝,相信中华传统技艺——烙画会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