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现场实验击破食品谣言
上图 “科学实验”展台上,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戳穿西瓜注水的谣言。 (吉蕾蕾 摄)
在6月29日举行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展览会现场,一个特别的展柜吸引了众多媒体、观众驻足围观。记者也凑热闹地挤进了人群,发现原来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正在主持科学小实验,现场击破食品安全谣言。
在“科学实验”展台上,陈君石院士向装着杨梅汁、樱桃和浸泡过黑皮花生和紫米的杯子里加入碱,原本深红色的水变成了蓝黑色,再往里加入白醋,水的颜色又变回了红色——这个简单的实验过程证明了“水果掉色”是花青素遇碱、遇酸后发生的变色反应,并非外“加”颜色。
陈君石院士说,社会上有传言说某些蔬菜水果是染色的,我现在做的这个实验可以让大家明白,所谓的掉色,掉的就是花青素。花青素不仅有颜色,而且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
随后,科研人员又在现场一手按住一个西瓜,一手拿着吸满蓝色墨水的针筒,用力往西瓜里推墨水。可是,当针筒里的墨水刚刚被推进西瓜里时,可能由于西瓜内部的压力太大,墨水顺着针眼就流了出来。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说,之前很多人怀疑西瓜很甜是因为打了针。其实,给西瓜打针,无论是打糖精,还是打甜蜜素,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西瓜皮很硬,但西瓜瓤是很脆弱的。因为西瓜里面是个封闭环境,打针时,水进去就会遇到非常大的压力,就像刚才的实验一样,水还没有打完就已经全部冒出来了。而且,这个压力会把西瓜瓤压碎,假如打针的西瓜存放一天,西瓜也会因为有个洞很快坏掉。
陈君石院士表示,从线上到线下肆意传播的食品安全谣言,损害的不仅是食品行业,更重要的是误导了消费者,削弱了公众对政府和行业企业的信任。要管住这些谣言,一方面要依法加大打击谣言源头,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各种措施引导更多人投入科普工作中来,逐步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辨别能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